3月30日,石太高速改扩建工程再传捷报,首片预制T梁在四分部梁场顺利浇筑成功,对后续的T梁施工起到关键性作用,这也标志着全线施工进入新的节点。
铿锵脚步,踏春疾行。今年伊始,石太改扩建项目建设指挥部便按下项目建设“快进键”,带领各参建单位争分夺秒抢进度、大干快上抓生产,230余名项目管理人员、990多名作业人员、近百台套机械设备“跑步”进场,项目所属五个分部火力全开,处处涌动着建设热潮:
——1月16日,四分部秀林收费站跨线桥主体完工
——3月20日,三分部钢筋加工厂建设完成
——3月23日,二分部拌合站建设完成
——3月28日,五分部天长互通完成挖方38万方,填方10万方
——3月31日,一分部青银石太段保通路主体工程建设完成……
据了解,截至目前石太高速公路一季度完成投资 3.31 亿元,占计划投资的 100.9%,超额完成季度目标;路基清表、路基挖方、路基填方等工作均完成季度任务,顺利实现了首季“开门红”。
“我们建设指挥部在省交通运输厅、省交投集团的指导支持下,与“代建+监理”、设计施工总承包单位同心同向、聚力攻坚,始终坚持目标导向,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上,加快推进土地组卷工作,加强科学谋划,做好总体协调调度,优化建设管理,有力确保了首季‘开门红’”。石太高速改扩建项目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张启云介绍说,“这段时间,我们摸索出了许多工作经验,做了一些有益尝试,为下一步工作展开新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。”
见缝插针 “有限”范围加足“无限”马力
秦皇古道,太行山脉。3月27日,在位于太行山深处的石太高速改扩建项目施工现场,工程车辆来往穿梭,机械轰鸣、焊花飞溅,施工人员密切配合、紧张作业,一派热火朝天景象。
“有主线,有桥梁,有房建,有涵洞……天长互通是我们五分部的起点,更是我们整个石太改扩建项目的控制性工程。”在天长互通A匝道施工现场,石太改扩建工程五分部副经理董明向我们介绍到,五分部项目总长11公里,截至到目前,该分部累计挖方量达38万方,填方量达到10万方。
为保证工程进度,五分部春节不打烊,100余名建设者坚守工地就地过年,同时增加大型施工设备30余台投入到施工当中,确保项目建设力度不减,工期不误;春节后,石太改扩建项目其他分部均已全面复工。
“五分部是工程的‘排头兵’,我们要给各个标段‘打前站’,时间紧、任务重,马虎不得。”董明说,“下一步我们力争在雨季到来之前彻底完成土方工程,为后续建设打好基础。”
走入二分部施工现场,一座崭新的标准化拌合站已经建成并即将投入使用。
“这座拌合站是我们项目标准化施工的一大亮点。拌合站里面安装了环境监测系统,如pm2.5达到200就会自动喷淋降尘。”石太改扩建二分部经理李建平说,拌合站的建成将为下一步“井陉互通”的施工打下坚实基础。
除此之外,石太改扩建项目路面挖补已基本完成,交通工程正在施工;金良河大桥、甘陶河大桥、大龙窝3号大桥正在施工;秀林收费站互通立交桥主体完成,互通匝道正在施工;天长收费站互通区、分离路基展线段先行用地范围内路基全面展开;其他路段不需新增用地范围内的桥梁也陆续开工。
“为了加快施工进程,随着前期土地组卷开展的同时,我们在全线控制性工程上见缝插针组织生产,与此同时,严格落实标准化施工、科学谋划生产进度,按期完成了石太高速改扩建一季度施工任务,为顺利通车打下了坚实基础。”石太高速公路项目指挥部项目工程师王新强说。
迎难而上 拔钉子啃骨头创造“石太速度”
石太改扩建项目作为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,路线起自石家庄西收费站,止于冀晋省界,全长51.636公里,预计2024年底通车。
“建成通车后,将大大提升车辆通行速度,对带动沿线周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。”石太高速公路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杨国力说,届时该路段将由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六/八车道,小车行驶速度由每小时60公里提高到每小时100公里。
这是河北省第一条山区改扩建高速公路,采用的是原路拼宽+局部新建半幅的改扩建方案,正因为没有先例可循,项目开始后也遇到了不少“中梗阻”难题。
“首先来说,是复杂。复杂的不是扩建,而是提速。提速就需要调整原有道路的平、纵指标,同时还要坚持最大化利用旧路改扩建原则。”杨国力介绍说,由于这条路还是危化品运输专用通道,在设计方案初期还要考虑到运行安全,建设指挥部与项目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在项目建设间隙加班加点,深入研究路基、路面快速拼接及旧路材料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,科学制定了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,同时通过优化设计,实现拆迁最小化。
而相对于优化设计方案这样的“软钉子”,土地组卷工作更是项目快速推进路上的一块“硬骨头”。
“由于土地政策的变化,要求石太改扩建土地组卷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工建设的项目。但土地组卷工作涉及的面很广,首先要先做预审,再层层上报,实际推动起来非常困难。”
为抢抓时间完成既定目标,项目指挥部以“不等、不靠、不要”的推进态度,超前谋划,提前学习相关政策、协助地方政府在土地确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。
“没有可借鉴的方法,我们就自己一步步摸索;新政策新规定,自己先读懂弄通,帮着地方政府一块儿推进,将服务前移,最终利用1-3月份,抢抓时间,完成了项目的土地组卷基础工作,这也创造了‘石太速度’。”杨国力介绍,在推动土地组卷工作的同时,项目指挥部千方百计申请了600亩的先行用地,确保如期开工建设,做到了两手抓两手都全面推进。。
“接下来,我们要加速推进土地组卷上报、土地和行业征拆、施工图设计审批等各项重点工作,为全面掀起大干热潮、誓保二季度‘双过半’做好充分准备。”杨国力说。
绿色“智”行 为现代化高速构建石太实践场景
在攻克难点、打通堵点、奋力实现“开门红”的同时,石太改扩建项目也在聚势谋远、深耕亮点,努力建设低碳和智慧高速。
“契合低碳布局,建设低碳高速,这既是省交投集团的战略布局,也是我们项目追求的目标之一。”石太改扩建项目指挥部项目工程师谭振东介绍说,项目建设之初,就紧紧围绕“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碳中和”主题,聚焦路面、桥梁、附属设施等改扩建工程重点环节的减碳、负碳与中和评价等关键问题,开展技术攻关、成果推广,以创建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为契机,打造碳中和高速公路典型示范工程。
“既建金桥银路,更保绿水青山。比如我们在建设过程中,用的建材、施工工艺工法所遵循的原则就是低碳排,我们研发了地热再生、全深式低碳路面冷再生、垂直振动碾压等新技术,超低碳高性能水泥稳定碎石、大掺量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凝土、全固废公路工程材料等新材料,以及发展分布式路域光伏等措施,努力建造首条碳中和高速公路。”为此,石太改扩建项目积极统筹,谋划申报碳中和科技示范工程,目前已完成方案编制。
如果说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为“碳中和”的实现提供了绿色“燃料”,那么“智造”设备则为高速建设安装了科技新引擎。
在已建设完成的三分部智慧钢筋加工厂中,我们看到,占地4000平方米的智慧钢筋加工厂内只有寥寥几名工人,全自动钢筋焊接机器人舞动手臂,有条不紊地操作着。除了机器人外,钢筋加工厂内配备的滚焊机、弯箍机等全数控智能设备。
“一台机器人能替代4-5名产业工人。智能机器人按提前设置好的焊接参数进行标准化操作,精准满足工艺要求,也更好地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。”谭振东表示,“不仅如此,我们在全国首次应用了94G毫米波雷达,它识别起来更清晰,对高速公路的管养比如路面抛洒、事故的还原追踪等都有好处。”
据他介绍,在打造河北智慧高速场景石太方案上,石太公司还将创新研发数字化基础设施、路况感知、智能控制、建管养运管理等新技术,利用可视化综合服务系统,构建智慧高速管理和服务体系。
人勤春来早,奋进正当时。建设序幕已经拉开,战斗号角已经吹响,石太改扩建项目建设指挥部与各参建单位,正在全力推动项目建设“踏春”提速。
“近期,省交通运输厅和省交投集团分别对我们项目进行了督导检查,给与了充分肯定,同时也提出了更多期望。接下来,我们将按照‘能开则开、能快则快、能早则早、能多则多’的原则,以交投集团‘率先建设高速公路现代化’的目标为指引,继续发扬敢啃“硬骨头”的‘石太精神’,紧扣时间节点,坚定信心,铆足干劲,扎扎实实推动项目实体工程全面提速,誓争二季‘双过半’、奋力实现‘全年红’。”张启云坚定地说。